AI“智”绘健康蓝图让“千人千面”体检成为现实
9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主办,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医学会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北京营养师协会、天津市健康管理协会、河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协办,北京九华医院承办的第二十届北京健康管理论坛暨北京健康管理协会第十七次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华医学会、市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健康管理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医务人员60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吴丽萍主持。
2025年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随着大数据、5G互联迅猛发展,基因检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健康管理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本次论坛作为国内健康管理领域的标杆性会议,汇聚了政产学研多方代表,以“凝聚行业共识,‘智’绘健康蓝图”为主题,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重塑健康服务生态。
爱康集团副总裁汪朝晖受邀出席,并以《人工智能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为议题发表主旨报告,立足于爱康在人工智能的前瞻布局与实战经验,为AI与大健康的融合发展注入企业视角与实践思路。
以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量作为衡量医疗资源的重要指标,瑞士、德国等国家达到或超过每千人口4.4名医生(数据截至2021年),美国为3.6名(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仅为2.84名(不含助理医师,数据截至2023年)。当前,我国医疗行业尚面临着医疗资源欠缺且分配不均衡的挑战。对此,汪朝晖表示:“AI技术发展将推动体检行业迈入智慧医疗新时代,一方面体现在疾病筛查上,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体检项目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均有望得到高效提升;另一方面,AI强大的复制与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推动‘专家经验’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普惠,还能通过共享智慧医疗和运营能力,惠及同行及基层医疗,拉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设立健康管理主论坛和七个分论坛,聚焦“智慧健康管理创新”、“职场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干预”、“全周期健康管理”、“慢病防控创新发展”、“护理”和“影像”等多个专题,推动跨领域对话与合作,为行业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对话平台,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推进中国健康管理事业向着更智能、更普惠、更高效的方向稳步迈进。
爱康集团首席康复专家、爱康心康中心首席专家、爱康悦养旗舰中心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亚洲和大洋洲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院士受邀出席健康管理主论坛,并聚焦《运动与主动健康》发布主旨演讲。励建安院士以自身经历打破传统康复壁垒,73岁已完成113场马拉松,今年7月更是挑战全球最严苛的赛事之一——北极点马拉松,与其他四位累计总龄304岁(平均60.8岁)的中国籍队友,以9小时3分54秒的成绩完成北极点马拉松团队赛,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爱康此次全程助力励建安院士完成挑战、圆梦北极。作为一位心血管疾病运动与康复专家,他的实践成为“运动抗衰”的最好验证,在励建安院士看来,“健康管理不只是发现健康问题,更在于干预手段,主动健康是延缓衰老的基石,运动康复是延长寿命的‘良药’。”
爱康集团医疗管理副总经理张小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教授、爱康集团检验中心主任康熙雄受邀出席“智慧健康管理创新”主题分论坛,论坛立足“创新”与“融合”两大核心。对此,张小晋围绕《以数智化推进体检与健康管理质量提升》系统阐述了爱康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提高医疗管理与提升医疗质量中的创新路径。康熙雄从科研前沿视角就《数字孪生是全生命周期健康评价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发表前瞻展望,为行业打开了数字孪生的想象空间。两位的精彩分享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健康管理的未来将依托于“数智驱动”。
当前,随着ChatGPT和DeepSeek相继横空出世,AI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离不开的话题,而医疗大健康行业,恰恰是较早应用AI的垂直领域之一,AI技术的创新探索与临床实践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正持续突破传统边界,走向“深水区”。传统医疗体系中的诸多老大难问题,正在AI的加持下逐渐被攻克。
“以当前应用人工智能较多的医学影像科为例,爱康的每一张CT片子背后都有两个人工智能辅助诊断,AI影像辅助检测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一检多筛’。”汪朝晖表示,2020年开始,爱康便开展了低剂量胸部CT筛查+定量CT“一站式”检查的应用,一次CT扫描可以同时帮助医生完成肺部筛查、脊柱骨密度、腹腔内脂肪量和肝脏脂肪含量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估冠状动脉风险,并可同步获得以上四项检测结果,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
随着AI在医学影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评价也得益于AI技术的加持而显现出新的思路。事实上,早在2018年,爱康就启动了iKangAI+计划,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体检、检后管理以及治疗三大领域。随着第一款人工智能产品-鹰瞳Airdoc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技术的成功引入与应用,从“识势”到“成势”,7年来,陆续推出覆盖眼底、肺、心脏、脑管、乳腺、牙齿、骨骼等专项健康筛查的10余款人工智能产品,打造出一个初具规模的“爱康AI矩阵”。
鹰瞳Airdoc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技术,即通过一张眼底照片,可筛查出多种眼疾及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帕金森等健康风险、甚至发现肿瘤的疾病线索,这一项目至今已服务超过500万人次。
在实际落地服务中,鹰瞳Airdoc也表现出了卓越的AI算力。2022年,爱康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团队和鹰瞳Airdoc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中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结果,鹰瞳Airdoc的AI算法模型对10种常见眼底病筛查的敏感度堪比资深视网膜专家,且阅片时间节省了96%-97%,这就意味着优质专家医疗资源能够被惠普到更多基层的区域,医疗专家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做相关的诊断。
依托AI技术,爱康得以搭建起一整套从体检筛查到诊疗的一体化健康管理体系,以体检为入口,逐步“破局”医疗环节的“卡脖子”难题。
以骨健康为例,由于高度依赖面对面的程序诊断和物理治疗,骨科一直被外界视为较难数字化的专病领域之一,骨关节健康筛查更不属于常规体检项目。2023年,爱康联手长木谷®率先在体检行业内将基于人工智能的下肢骨关节健康评估纳入健康体检中,受检者只需拍摄一张下肢关节的X光片,并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拍摄CT,AI就能辅助医生完成一系列骨关节健康评估,提高骨骼疾病的早期检出率,从而实现对骨关节疾病的早筛、早诊、早干预。将原本只有在三甲医院骨科临床科室才能做的检查和诊疗,通过体检中心的入口普及至“寻常百姓家”,并可通过AI为需要做骨关节置换的患者精准匹配人工关节和提供后续手术方案。
谈及AI赋能的体检场景, 汪朝晖将爱康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落地与应用分为两类,“一是利用AI创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辅助医生更高效准确地对检查结果作出判断;二是拓展与创新体检项目,打破传统项目的局限,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并将体检及创新项目延伸至基层,让更多基层人群享受优质医疗筛查和预防医学服务。”
如今,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标配”。回溯行业变迁的二三十年,中国体检行业不断进化,从程式化的1.0时代,逐步走向AI个性化体检4.0时代。在这个过程中,AI、基因检测等黑科技,无疑为行业升级按下了“加速键”。
早在2010年,爱康就在PC端推出个性化体检服务,尝试打破套餐式体检局限。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爱康体检宝APP应运而生,支持便捷预约“1+X”体检套餐,用户可在团检常规套餐基础上,结合自身年龄、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检查项目,这一举措正是指向“体检套餐千篇一律”等痛点,从而推动行业步入2.0时代。
2018年,爱康启动iKangAI+计划,集10余款人工智能产品之力的“爱康AI矩阵”,大幅提升了疾病早筛和体检效率及便捷性,并开启了行业“AI+体检“3.0时代。
2023年,爱康推出“AI健康管家”iKKie,在RAG增强检索生成等技术加持下,为客户提供覆盖检前、检中、检后全环节的健康咨询服务,回答次数超500万次,累计为134万用户提供了服务(数据截至2025年9月初)。
2025年5月,iKKie焕新升级,依托“医疗专业知识库+AI大模型算法”双引擎, “iKKie健康管家”微信小程序上线,可提供健康咨询、体检报告解读、AI个性化体检方案定制等服务。2.0时代的“1+X”,主要靠用户自选项目,但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很多人并不确信该如何选择。如今“AI个性化体检”可通过识别历史体检报告及第三方医疗报告、补充智能问答等,像“百科医生”一样为用户分析健康数据和疾病风险后,定制“AI多维度评估+AI个性化推荐”体检及健康管理方案,进而推出三套(标准版、升级版、深度版)个性化方案,用户可明确了解项目推荐原因和检测意义,让体检真正从被动安排,转向主动清晰的“千人千面”个性化选择,推动行业进入“AI个性化体检”4.0时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