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服贸丨服贸会体验AI医生让AI给你做一次“超前瞻”体检
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胡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从一张眼底照片就能预警多种疾病的AI黑科技,到重构诊疗流程的未来诊室场景,记者在2025年服贸会现场直观感受到了医疗领域在精准化、智能化上的新突破。专题报道《身边的服贸》请听——服贸会体验AI医生,让AI给你做一次“超前瞻”体检。
“心脑血管、认知障碍、猝死的风险、视网膜等基本上比较全了,还有糖代谢问题。就查了一个眼底,和原来的体检结果相差无几。”花短短几分钟时间,拍一张眼底照片,就能得到一份详细的健康报告,并能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征兆。一名70多岁的观众拿着自己的检测报告,兴奋地向记者分享自己刚体验完同仁医院的眼底AI相机的感受。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项体验项目展台前往来人流不断。现场多名体验者都表示,检测结果与此前医院体检结论“几乎差不多”。原来体检要抽血、验尿,流程复杂,现在拍张眼底照片就能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对老人来说太方便了!
这款眼底AI相机,是如何通过一张眼底照片,就能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呢?现场工作人员于骞告诉记者:“视网膜血管和神经是人体唯一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它与全身心脑血管相通。拍一张眼底照片便可查看眼底血管和神经的含量成分。大数据模型经过百万级临床影像训练,AI大模型对拍摄的眼底照片进行特征提取与分析,根据特征分析结果,模型依据已学习的疾病模式和诊断标准,直接分析出身体内血管相关的慢性病等。”
对于准确率,工作人员表示,眼底AI相机分析出的结果与相关领域专家判断的一致率能达到90%。
“AI的‘百万级数据训练’,相当于是800岁年龄的一位医生的脑内经验,AI可以24小时不停学习。AI的‘百万级数据训练’,同时加上人工的综合复核,所以准确率与专家一致性能达到90%。”工作人员说。
在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首次亮相服贸会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项目场景化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诊疗方案。同仁医院的眼底AI相机体验项目,正是这个展区的亮点之一。
此外,“优促计划主题展——首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展”也备受关注。这里的“未来诊室”实景展区,让记者看到了更完整的医疗创新图景。
这里不是“陈列式展示”,而是完全复刻真实医疗场景,按照真实流程布置。现场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给诊疗流程带来怎样的变化。
展区负责人史然举例说:“例如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救治时间争分夺秒,移动核磁设备可以放在普通诊室里。患者进入医院后可以立即在这里进行核磁检查,核磁检查结束后直接给药,将传统的60分钟治疗时间缩减到20分钟,时间减少了1/3,大幅提升了救治效果。”
在医院做CT检查,不需要再到CT室门口排队,一台能“走到病床前”的微型CT就能完成所有操作。这是由中日友好医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一款多功能数字化小型CT。在这台设备前,研发人员告诉记者:“DR成像、透视成像,还有CT三种成像功能,是世界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剂量最低,成像最清晰的CT。”
此外,现场还展出了多种创新检验试剂,比如通过抽血就可以直接筛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测盒。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体验此流程相当于一次中医问诊流程,大约需要5-10分钟。这款设备由北京中科闻歌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打造,是基于中医药大模型打造的一款智能健康检测终端设备。它通过舌面、舌底脉象采集和引导式多轮问诊采集,即结合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基于此推算出中医体质,给出健康调理建议和报告,包括中成药用药建议。中医体质辨识准确率在94%以上,综合诊断准确率超过88%。”
这些医疗科技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更打破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地域壁垒,为基层医疗、老年健康管理等民生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服贸会上展示的这些产品不仅是技术产品,更是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雏形——更智能、更便捷、更普惠。



